【公司財會學習】好書推薦-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產業本質

Bess Chen
Mar 22, 2021

--

這些年一直在尋找接地氣的財會類叢書,"接地氣"是指與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做連結,並富含產業實務經驗,而張明輝會計師的這2本書-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是近期我看到寫得最好的書。或許對大學就是財會類科系的人來說,裡面提到的財會知識其實大家之前就學過了,而且工作上也經常遇到,感覺上不太需要再讀一次,但我自己讀過之後還是學到不少東西,我想這就是歷練的差距吧!

(以下不會提到內容架構,請透過上面的連結自行閱讀)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

推薦的原因

正反實例分析後收斂成實用的心法

這是特別針對”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這本書,過往我們在學校學習會計時,初會教你會計的基本概念,中會時會依照科目分章深入講解每個科目,但我們常常陷入考試做分錄的痛苦深淵,而往往忘了將概念做整合(財務分析的課比較有機會,但比較少討論科目本身的會計原理)。作者以台積電的財報作案例,去說明一家優質的公司財報會有怎樣的特性,同時輔以其他不良公司做反例說明,並把分析的心法在每個章節的後面整理給大家,我自己讀完以後更加掌握會計原理與財務比率的意涵了。

系統性的介紹各產業商業模式

這是特別針對"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這本書,看完我才發現自己對零售業、餐飲業真的非常不了解(當然一部份是自己對那2個產業的興趣不大,所以就沒有花時間去研究),尤其是它的加盟體系以及如何認列收入成本,在看完作者的說明後,發現加盟體系的設計真的是零售業、餐飲業很重要的學問,也覺得這兩個產業也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值得學習。

而代工廠(請見書中電子組裝業)、半導體業(請見書中IC設計業)就是自己相對熟悉的產業,裡面的敘述我認為對沒有任何該產業經驗的人來說,如果要快速上手這2個產業,看這2章就可以抓到大重點。

內容流暢淺顯易懂

看會計課本或是公報會想睡覺,因為真的滿無趣的,但是這2本書完全不會,感覺張會計師本身就是幽默風趣的人,為了讓大眾都能容易吸收理解,用字遣詞都相當簡單易懂,有些地方如果是有財會實務經驗的人來看會會心一笑的XD

書中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相較上一次的書籍推薦有特別羅列該書的限制,這次的書真的挑不出哪邊會有適用性的問題,反而是想敲碗作者可不可以再多寫一點,因為真的太精彩了。下面是幾個我覺得很有趣的部份。

深入闡述純看財務比率的盲點

在電子組裝業的章節,有提到負債比偏高,這時作者回歸到會計科目的本質。討論電子組裝業的負債成分,其中以應收帳款為大宗,而其金額較高的原因在於代工業屬於硬體產業的末端,把全部的零組件組裝完成交給品牌廠,因此採購的金額相較上游以原材料為主的採購,就會高非常多。在網路上鮮少可以找到如此深入探討到科目本質的內容。

另一個案例是電子通路商,台灣最有名的就是大聯大、文曄與益登,作者認為雖然他們負債比偏高,但因為流動比>120%,加上客戶都是世界知名代工廠,因此應收帳款的品質良好,經營仍算穩定。可以把財務分析與產業知識緊密連結,我覺得這是本書一大亮點。

解析產業常見策略與背後成因

有些產業策略如果沒有對該產業現況有一定的了解是不太能理解的,而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在財報上,例如:電子五哥有非常複雜的組織架構,入合併報表的公司極多,因為要有服務全球客戶的能力,包含產能調控、倉儲管理、維修…等,為了要符合各地政府的法令,他們才會在各國設立眾多控股公司。因此其實不必擔心落落長的子公司名單而看不懂財報,知道產業狀況就知道財報要怎麼看了。

從財務面把脈提供公司務實的管理建議

裡面有提到幾個故事是作者去幫幾個公司做診斷,像是管理費用比例比同業高,而作者提出的原因為設廠因素、制度因素、本土優勢因素。尤其時提到"制度因素",作者暗示該老闆可能因為公司大了有專職的採購,而採購可能有收回扣的嫌疑,因此要跟同業比較自己的採購成本是否較高。像這類的實務工作經驗,真的需要時間累積,而可以透過這本書一次學到很多,我覺得對於學生族群來說會非常有幫助,也可以鼓勵財會科系的同學除了要好好學好專業知識外,也要多了解實際公司經營時會發生什麼狀況。

結語

我自己看完書以後,又反覆的看了好幾次書中提到的重要觀念,每次都又會有新的感悟,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說好的書值得一讀再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