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會學習】好書推薦-外商投資銀行超強Excel製作術&獲利法

Bess Chen
Feb 27, 2021

--

看這個標題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衝突,明明是公司財會學習,怎麼會跑出投資銀行…容我好好說明一下,不管是在投資銀行還是公司財務部工作,都需要最基礎的會計知識與財務模型的概念,以及Excel能力(這根本是我們的飯碗啊! 如果Excel壞掉絕對崩潰),公司財會和投資銀行都用到的模型是給各項收支假設可能的成長率或金額試算未來的損益表,而如果加上其他參數(像是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DSO、存貨周轉天數DIO、應付帳款周轉天數DPO…等),其實就可以推算出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而這2本書主要討論的就是這種財務模型(書中稱收益模型,以損益表預測為主),也是我覺得實用性最高的模型,覺得要當老闆一定要知道這個啊!

當然,而投資銀行除了公司財會這種模型外,還有很多種其他基於不同種財務理論的財務模型,例如: 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為了就是要估出公司合理的價值(當然是不是真的合理,這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投資銀行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公司上市(從資本市場籌資)和協助公司做併購,當然估出公司合理的價值對他們就是重要的事。

但對於公司財會人員來說,財務試算對於公司規劃未來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如果公司要擴增產能要蓋新的工廠,如果沒有算好需要多少錢、未來預估的營收是多少(是不是一筆好的投資?)、對公司影響現金流有多大,哪天公司會開天窗都不知道,這真的很可怕。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公司需要我們的原因啦! 但到底要怎麼精進財務規劃的能力呢? 尤其是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在完全沒有實務經驗的情況下,有沒有什麼好的參考書呢? 這2本書想推薦給你們-外商投資銀行超強Excel製作術外商投資銀行超強Excel獲利法

外商投資銀行超強Excel製作術
外商投資銀行超強Excel獲利法

推薦的原因

可以建立很好的Excel製作觀念

不得不說這個就是看日本人寫的書的好處(可以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的龜毛),把每個步驟以及狀況都詳細的陳列在書中,除了有常用的Excel快捷鍵,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製表上的錯誤。有實務經驗就會知道錯誤常常發生在社太複雜的公式以及與同事合作做同一份Excel時,這根本是當學生時根本不會想像到的問題。

財務預測教學簡單明瞭

如果覺得學校教授教得不太好(像是成長率都沒有詳細講背後假設的基礎),或是拿很過時的教材在上,上了又沒什麼感覺,這本書絕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利用投資銀行那千錘百鍊且簡單明瞭的Excel報表作為說明以外,裡面做的推估背後都有嚴謹的邏輯支撐,還順便教你會用到的excel公式,讓讀者可以立即上手。

有實際的案例討論

書中舉了電信業與電商產業做為案例,以客戶種身價值(LTV)作為模型的計算基礎,雖然案例還是偏簡單,須考量的變數(書中稱為價值動因)較少,但不失一個好的示範,因為面對更複雜的場景,基本上都是沿用同樣的觀念。

我自己閱讀此書的原因與想解決的問題

建立財務規劃與預測的知識體系

這說起來有點慚愧,我的工作明明就是做FP&A,但我一直覺得好像缺了什麼,知道東西要怎麼做,但好像還沒辦法說清楚整個架構,尤其是預測的假設和利用財務數字給出具體的營運建議,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指引。

尋找更好的預測與分析方法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財務預估的方法很常採用歷史平均費用或線性推估再加上一些對未來的規劃,像是過去每月水電費可能都是X元,預計今年要多開一間新的辦公室,所以預計會多Y元,然後台電說夏季電費要調漲,所以夏天電費可能會是Z元。雖然跟實際花費沒有差很遠,但我覺得每種收入或費用因應各種情境,應該有更好的預測方法,所以想看看很厲害的投資銀行的人是怎麼做這件事的。而書中提到的方法之前其實就有學過或耳聞,像是敏感度分析,但我覺得它講得更清楚好懂。

本書的限制

產業限制

書中的經驗比較是在2C的產業,這些產業跟人口分布與變動有重要的關係。然而,2B產業比較是以案件或專案計,估計起來難度遠大於2C,且常常有人為因素在裡面影響,像是中美貿易戰這種政治因素,在我的實務經驗中營收非常仰賴業務定期回饋對未來營收的預估,而這部分常涉及很多經驗,很難完全跑模型就可以跑出一個可信度很高的營收數字。

資料限制

前面推薦原因中提到財務預測教學簡單明瞭、有實際的案例討論,但同時也受到篇幅限制與方便教學,資料較為簡略。跟資料科學的學習有點像,在學校學的都是準備好的東西,但實際工作的資料往往非常雜亂,在財務工作中,倒沒有資料科學面對到這麼嚴重的資料品質的問題,畢竟大部分的公司都有ERP,裡面一定有完整資料從最基本的會計分錄到三表,資料維度從國家、部門別、科目別到分錄的敘述,資料已經算是很完整了。不過,因為分錄很多,且科目分類的方式可能做調整,所以分析起來有時無法很直觀。

沒有太多真實版(暗黑?)的公司內部視角討論

畢竟本書主是以投資銀行工作的場景為各種工作情況的討論,但如果是在公司內究竟一個收益模型跑出來會遇到什麼狀況,是公司誠實面對自我? 書中說的比較是這種狀況。還是老闆夢想藍圖的宣示? 抑或是各大事業部預算爭奪(政治角力)攻防戰? 這段話寫得很虛無飄渺,也留待大家細細品味。這個我想也很難寫到書裡,如果有人要開這類的課程,我真的很想去上XD

結語

最近看了幾本優質的財會書籍,陸續也會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志往一般公司財務部發展的人,特別是大學生。有時我都希望我可以早點讀到這些書,也許我大學就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呢!

--

--